五常指的是什么- 历史文学-飞外

“五常”是出自儒家思想的理念,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指代的是仁人、仁爱;“义”指代的是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礼”指代的是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智”指代的是明智、智慧、机智;“信”指代的是诚信、信任。

这五常是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作为社(好听又独特的微信名字有哪些?1、生夏2、月亮像一个梦3、路过的风4、往秋5、进一寸的欢喜6、忽然而已7、日月既往8、北菊9、山花如翡)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是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的三种主要道德关系,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是由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等发展而来。董仲舒首次将其系统化为“三纲五常”,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