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家将怎么死的

在电视剧《杨家将》中,潘仁美被塑造成了一个反面角色。但这是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中的杨家将真是潘仁美害死的吗?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杨家将的死因 赵光义意识到如想永保宋境平安,就必须收复燕山,控制长城,以此作为屏障来对抗辽人的铁骑。于是发兵攻辽。宋朝第一大将曹彬统帅北宋十万精锐作为东路军直扑北京,试图将辽人赶出关外,夺下长城险关。

没想到的是十万精兵在北京南边的白沟河被辽国萧太后率领的南北两院的奚族骑兵全歼!一时朝野震惊!消灭北宋十万主力后,萧太后立刻移师山西,全力攻打北宋在山西的西路军,就是杨家团。

杨业率领的杨家军很快将面临寡不敌众,形将被包围歼灭的局面。此时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即撤退到山西中部的险关固守,而潘美正是这样建议的。

但坐镇前线作总指挥的宋太宗赵光义没有采纳这个正确的建议,而是下了一道无比荒唐的圣旨:要让杨业撤退时,顺带将山西北部四个州的老百姓全部向南迁移。

这就是说,要杨业在强大的辽国骑兵的围攻中 顺便 完成大规模 移民 工作,保护担着坛坛罐罐、扶老携幼的老百姓走几百里路回来。

他把杨业军团当成现代化机械部队了。这道圣旨可以说直接地将杨业判了死刑。主斩官:宋太宗,刽子手:辽国铁骑!

你可以说这个圣旨简直是道弱智的命令。但如果你认为宋太宗赵光义也是弱智,那么你就错了!赵光义玩儿的就是借刀杀人!

自北宋第一大将曹彬在白河沟全军覆没后,赵光义已经没有收复燕京的半点幻想了。守住自己的皇位成为他现实的目标。

因为自己的皇位来的不明啊,以前的太子,自己的侄子还在身边呢。杨业率领的杨家军团是从北汉投降过来的,完全没有信任可言。

如果有人利用杨业军团做点事,那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放在平时,他也不用担心,因为之前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杨业动不出乱来。

但现在形势急转而下,主力殆尽,朝野嚷嚷,皇位岌岌可危。此时的杨业军团已然是赵光义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这道圣旨看似 弱智 ,其实何其的精明歹毒啊!杨业如违旨突围,抛弃四州百姓,不要说违旨当斩,光是抛弃人民这条舆论就足够杀之。

而带上四州百姓慢慢撤退又必死辽国铁骑无疑。可怜的杨老令公不愿再次投降,选择了后者,浴血奋战,弹尽粮绝,被辽国俘虏后绝食而死。而最后潘美替赵光义背上了这口大黑锅。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潘仁美,为了小说效果,历史总是被改的面目全非。我们应该在前行中不断地认清历史的真相,不要被其他事物蒙蔽了双眼。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死因揭秘 杨业自乾佑三年(950年)至北汉灭亡(979年),事刘崇祖孙三代共廿九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随刘继元归宋, 复姓杨氏,止名业 。雍熙三年(986年)抗击契丹战斗中,兵败陈家谷,被生擒后,绝食而死。杨业共有七子,除延玉随父于陈家谷战死外,余六子在杨业死后,均受朝庭录用。

但《宋史》仅载六郎延昭事迹。延昭有三子,《宋史》又仅载第三子文广事迹。延昭长子传永,次子德政,名字独见于曾巩《隆平集》。

杨业妻,折氏,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佘太君。佘为折之误。

文广妻,慕容氏。慕容,番姓,属鲜卑族。《保德州志》载: 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据杨棋墓志铭,与文广同辈的杨棋,亦娶慕容氏为妻。而文广娶的这位善战的慕容氏,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穆桂英(但她的丈夫成了传说人物杨宗保,杨文广成了她的儿子)。穆为慕容之误。由于妇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极为卑贱,故史书不载折氏与慕容氏事迹。

杨业弟重勋在后周灭亡之后,便归宋。欧阳修在杨棋墓志铭中,详细记叙重勋一支四代的情况: 太祖时,为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重勋为留后,后召以为宿州刺史保静军节度使。卒赠侍中。 重勋子光宋 以西头供奉官监麟州兵马,卒于官 。光康长子杨棋, 生于将家 , 独好儒学 , 初以父卒于边,补殿侍。后用其从父延昭任,为三班奉职。累官至供备库付使,阶良青光禄大夫,爵原武伯 。

杨棋子杨败, 贤而有文武材,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直史馆 。

宋太祖赵匡撒登极之初,为谋划夺取太原弹丸之地,寒夕不眠,雪夜访普。为避开契丹的锋芒,暂留北汉作缓冲,故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等平定南方诸国,才再消灭北汉,北伐契丹,收复失地,完成中国的统一。

开宝二年(969年),北汉发生内让,太祖趁机围攻太原。《续资治通鉴》载: 北汉阴恃辽援,城久不下 。太祖 引汾水入新堤,灌其城 , 令水军乘小舟载强弩进攻其城 。围攻持续至第二年,太原还未能攻下,反而招致契丹援兵的到来,结果宋军大败。宋太祖伐北汉的失败,不仅说明北汉沙陀贵族的顽抗,而且还说明契丹的强盛。

杨业自幼生长的麟州,备受群羌侵扰之苦,耳闻目见,印象深刻。事刘崇后,防守晋北,与契丹战斗廿余年,成为抗击契丹的 无敌 。基于这种个人生活经历,使他洞察契丹主庇护北汉的居心纯粹为了夺取山西,进窥河南,实现征服中原的野心。作为一个有志之士,杨业久怀反正的宿愿。

杨业归宋,立即受到太宗的重用。据《宋史》载,早在北汉降宋之前,宋太宗对长期抗击契丹的杨无敌 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及杨业降宋,太宗 召见业,大喜 ,立即 以为右领军卫大。师还,援郑州刺史 。又因杨业 老于边事 ,再升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并 密封豪装,赐予甚厚 。

对一个降将,接连晋级,特加赏赐,放手重用,固然表现出宋太宗知人善任,但更说明契丹侵扰如何令太宗大伤脑筋。为要根除祸患,他才不惜付出极高代价去招致无敌于契丹的杨业。杨业归宋第二年(太平兴国五年)三月,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靡下数千骑自西隆而出,由小隆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 自是契丹望见业族旗,即引去。

《宋史纪事本末》还补充两点:当时 契丹兵十万 ,可见杨业是以少胜多。杨业 以杀其附马侍中肖咄李 ,顿时刹住契丹的入侵。雁门之役,是杨业入宋第一功。他以出众的智勇,使契丹为之震慑,从此不敢轻犯雁门。这对晋北边境,确实起了有力的防卫作用。

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兵分三路,大举北伐契丹:曹彬领军出雄州(州治河北雄县);田重进领军出飞狐(河北深源县);潘美领军(杨业为付将)出雁门(山西代县北四十里)。三军约期齐举。曹部任务是从东侧声张要夺幽州,诱使契丹调兵救范阳,不暇援山后,从而潘、田二军可乘虚从西面攻打。开始,潘部迅速攻克云、应、寰、朔四州(州治在大同县、应县、朔县东马邑乡、朔县);田部夺下飞狐、灵邱(山西灵邱县)、蔚州(州治河北蔚县)。整个形势,十分有利。

《宋史 曹彬传》载,临行,太宗嘱曹彬: 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但曹彬一开始便势如破竹,连克固安、琢州、新城、违背声东击西的部署。 每奏至上,上已讶彬进军之速 。五月歧沟(河北琢县)大战,曹彬大败,被迫屯易州。大敌当前,曹部又因就粮而退师雄州。

太宗命其按兵不动,待潘美尽取山后之地,会合田重进,两军东挺,曹部便与二军合势齐攻幽州。但 时彬部下诸将闻美与重进累建功,而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议蜂起。彬不得已,乃复裹粮再往攻啄州 。在契丹反攻下, 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彬退军无复行伍,遂为所慑而败 。

曹彬大败,打乱了整个战略部署,牵制住潘、田二军,导致整个战局转胜为败。

当潘美连克四州,进迫桑乾河(源出朔县东北,流经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入河北)。忽传曹彬败讯,播部立即退守代州,不敢孤军深入。太宗命他们掩护四州人民安全(户籍所在地怎么填写?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按照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公民填写户籍所在地,应该填写到户籍管理机关所在地,即城市户口的应该填**省**市(县)**区;农村户口的应该填**省**县**乡。一般在填写户籍所在地时,只填写到县就可以了。)内迁。此时契丹国母肖太后领十余万大兵夺回寰州,进迫雁门。潘部顿成孤势,敌我悬殊。杨业据册余年与契丹战斗的经验,提出: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庭止令取数州之民 ,建议但先告云、朔守将,大军离代,云众先出;我师至应,朔民出城。伏兵石褐谷救援, 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

监军王铣却 沮其议 : 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监军刘文裕在旁也随声附和。但杨业坚决表示: 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王进一步逼迫杨业: 君素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王的话,对身为降将的杨业是十分刺心的。为了表白心迹,杨业在明知孤军出战必败的情况下,被迫愤然出战。

潘王应杨业要求,伏兵谷口。自寅时至巳时,王令人登托逻台守望,不见兵来,以为契丹败走,急于夺功,便擅自领兵离谷口。潘美 不能制 。部队沿灰河(朔州南三里,入桑乾河)西南行三十里。 俄闻业败,即靡兵却走 。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扮膺大彻。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行,遂为契丹所擒。 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不食,三日死。 就这样,与契丹战斗卅余年的杨无敌,终于以悲剧结束生命。

猜你感兴趣:

1.杨家将怎么死的

2.吕不韦怎么死的

3.赵匡胤怎么死的

4.孙策怎么死的

5.历史上被误解的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