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外收购是双刃剑,这次海信搞定夏普有赚头?

大家都知道,海外并购是件很难的事。为什么海信还要选择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收购夏普手中的美洲电视业务?显然这应该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夏普最为困难时期,海信完全可以“趁机杀价”。

漪垣‖撰稿

海信收购夏普美洲电视业务这事,就跟当年海信南下收购科龙家电业务一样,令业内和同行感到惊讶。因为,海信作为一家地方国企,在收购并购这一块,向来是偏保守甚至谨慎的。

所以当海信真的宣布收购夏普美洲电视业务这件事情时,我的第一感觉应该是,“连海信这么保守的企业,在经济这么不好的情况下,都主动出手收购,看来这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当然,海信不会公开这么说,至少还会很低调地表示,“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不过,夏普方面很着急却是明摆的事情。因为持续的亏损,已经让夏普在短期内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只有出售一些“鸡肋”甚至“亏损”业务换取现金流。

1

因为,在夏普等日本企业手中的“烫手山芋”,却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手中的“香馍馍”。不管你是不是承认,在家电产业上,中国与日本企业的差距绝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追赶上的。

所以,过去海尔收购了日本三洋在东南亚的白电业务。如今,海信收购日本夏普的美洲电视业务。接下来,会不会出现美的或者格力、TCL去收购松下,或者大金、东芝的一些家电业务。我觉得,完全有这种可能性。

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一种“学习日企、收购日企”后再谋求超越的途径。毕竟,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甚至合作过程中,让很多中国企业发现了两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2

已经过去20年了,但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国际化之路并不容易。当年TCL海外并购的败局还纪录在中国家电产业发展史册上,也在时刻提醒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一定要“先易后难”、“三思而后行”。

不过对于所有中国企业来说,进入海外市场的最佳手段,无非就是自主扩张和海外并购两条路。因此,此次收购无疑可以看作是海信深入海外扩张之路的一种手段。通过收购海信将获得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并获得夏普电视在北美和南美地区的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而且付出的金额并不大。

所以这一做法,不仅会提升海信在美洲市场的产能和出货量,更能够让海信依靠夏普多年来的品牌影响力和积累的渠道资源深入美洲主流市场。从这方面看,收购将为海信带来最大利好。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可以看作是海信海外业务发展和布局的一次“练兵”。

未来中国家电企业要想发展,要想转型升级,海外扩张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道路。所以,无论是过去看上去TCL的海外失败经验,还是海尔一直以来坚持的自主品牌扩张,或者是长虹、美的、格力、创维等一些企业的海外试水(中国有多少个县?截至2020年9月1日中国一共有1347个县,另有117个自治县,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属于三级地方行政区。)。都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练兵”和“试水”。

3

值得警醒的是,海外收购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成功,或者失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靠收购的国际化之路能否行得通?在当前的互联网浪潮和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收购俨然是一把“双刃剑”,伴随利好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挑战和风险,稍不注意,反而会伤到自己。

就这件事情来看,当前全球彩电业市场持续疲软,海信收购夏普美洲业务后是否能扭亏为盈?若持续亏损,那夏普扔给海信的可能就不是福利而是包袱。同时,收购后海信在美洲市场仍保留夏普商标,实现海信、夏普双品牌运作。市场深入和产品快销是否能为海信品牌增值?消费者是否买账?

更有意思的是,在海信对夏普的这一收购事件中并未提及“技术”。众所周知,夏普所拥有大量的电视专利技术。若收购中不包含技术,那收购的价值是否会大打折扣?当然,从收购价格来看,应该并不贵。

4

当然这些问题是动态存在的。不只是针对海信,对于所有的中国家电企业而言都有警醒意义。并购外企并不是国际化的标志,而仅仅是开始。利用好优势资源,规避风险,未来或将一片光明;若企业盲目收购,那“双刃剑”带来的很可能将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受阻,伤人伤己。因此,这条并购之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想要真正实现国际化,不是以代工、低端、价格战等抢占市场,而是必须打造自有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快速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转型升级,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海信是否能玩转这把“双刃剑”?或许,这次海外并购将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扩张带来新的思考。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业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专业、观点最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期待吐槽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