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大全5篇)-飞外

简介:飞外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飞外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随某一专门的课题记性研究。小学语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1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

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 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

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

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 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第二篇:语文课题小组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小组研究报告

轻轻地翻开《三字经》脑海中就会立刻回想起儿童时代摇头晃脑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教育的经典,《

三、百、千》之首,净化了中华五千年无数代人的灵魂。可是,人们都觉得《三字经》是孩子读的书,是“小儿科”,却往往忽略了《三字经》那看似简单的字句背后所包含的深意。本次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高二语文小组的成员共同研究了《三字经》对《三字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每看一篇,我们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所以本学期我们选了《三字经》进行研究,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通过读《三字经》,增强了文学功底 ,厚积博发。 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了《三字经》的深意,让同学们从三字经中学到了孝悌之义,为人之道,成功之本。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学习,提高了沟通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本次的研究活动让同学们对国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的兴趣,让同学们对学习语文、学习国学经典充满了信心。也让同学们从国学中感受到了中华的精神,体会到了书中的中华魂,发现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读书是一个终生的事业,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情调,读书是一种修养身心、增进知识的方法。

古语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我们必须经历勤苦才会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学无止境”,只有在合作中学习,才能学的更快,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才收获更多。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定,忽而强调它的思想性,忽而强调它的文学性,忽而强调它的工具性,忽而强调它的人文性。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移”过来的讲读法深深地影响着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 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意在探寻一条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路子。我们学校,不仅领导层具有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识和一定实力,还有一批有志于语文教改的教师。因此,开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有广泛的基础,有获得成果的可能。

二、课题界说

课题中的“阅读教学”包括以语文教材为内容的课内阅读(楚楚baby是什么梗?楚楚baby这个梗就是出自抖音上面一位叫辣目洋子出演的搞笑视频,这个视频里面,辣目洋子饰演的是一个非常火的网络主播,名字叫“楚楚baby”。然而楚楚baby却因为太火了,所以遭到歹徒的绑架,绑匪看到本人不相信这个就是楚楚baby,之后把手机拿出来打开美颜和滤镜,结果发现,她就是所谓的“楚楚baby”这个梗也就是用来嘲讽那些见光死的网红,不管在直播面前多么的好看,看到本人之后竟然都不认识了。)教学和以教材外的读本为内容的课外阅读导读。“实践能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以说(口头表达)和写(书面表达)为主。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培养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要点

1. 探索“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 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

3. 研究扩展阅读(包括课外)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等。

4. 研究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阅读能力评价方法和体系。

四、研究过程

1.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我们就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等问题开展全体语文教师作专题讲座。我们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种有关阅读教学的培训活动。同时我们组织印发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文章、经验介绍供教师学习。

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使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认识自己平时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同时领会了阅读教学的性质、任务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

2. 狠抓课堂教学,不断磨练。

(1) 校内反复磨课。为了使“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狠抓校内磨课:一是课题组内的语文教师相互听课、切磋;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校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三是请专家来校听课把脉会诊;四是请进修校教研员到我校活动,请市级语文骨干教师来我校听课指导;五是开展校内赛课活动。一系列的磨课活动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课题组实验教师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接受课题阐述的理论,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把握凸现阅读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 外出听课、赛课。我们不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校、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同时我们努力争取机会,派教师出去听旗内、市内、省内乃至国内名师的课。我们还把教师推出去,让他们参加各种赛课活动和好课评比活动,让他们在赛课中磨练成长

3. 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 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我们在三年级、五年级各开设一个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师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投入实验。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一是请专家到校重点指导实验班教师,听课评课;二是派实验班教师接受专家辅导;三是多派实验班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四是给实验教师压担,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研究一个课题,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总结)。在突出重点,使“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求以“点”带动“面”上的实验: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课指点;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共同设计教案;三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

(2) 分项研究,探寻方略。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主要是探寻培养“实践能力”的方略。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抓住一个要点研究。实验老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小点开展研究,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从课题研究至今,我们着力于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二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和途径。以后我们将着力于以下两大方面的探究:一是扩展阅读(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二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4.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们着力“三抓”:一抓学习。我们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和经验介绍,印发有关的材料供他们自学。同时,每学期学校都会出资订购有关专著供他们阅读。二抓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五则教后记、四则语言训练范例、三则教育随笔、两个案例、一篇论文。三抓相互交流。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

五、初步成果

1. 提高了广大语文教师尤其实验部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有十余篇。

2. 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科研工作。

3. 建立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读读、悟悟、说说、背背、写写,以读、背为基础,以感悟为催化,以说写为主要实践形式,相互影响,使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最终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和快速提高。当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有着五个教学环节,有的教材教学以积累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背背;有的教材教学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多数教材的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写写。当然这并不是教学的固定程序,还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节。

4. 摸清了说写训练的基本形式。(1)说话训练有直述故事、转换人称复述、想象口述场景、运用文中语言创造性复述故事等。(2)写话训练有写感受、体会,根据文中素材描述人物、场景画面,想象补白、续写等。

5. 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1)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此,小学语文

一、

二、四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小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来,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课文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发现紧紧建立在课型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此,我们将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小课题研究,延长至两年,以便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把握教学规律。

一、前期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特点,发现规律。明确了“低中年级诗歌散文类课文”和“童话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了学习这两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

2.初读课文,感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

1

3.理解课文,品味词语。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

5.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离,偶尔看到读写结合,也是停留在表层。

2.目标意识的淡化。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领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

3.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单元主题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

4.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的时候视野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确,多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学生课

2

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三、深入研究的理论支撑

1.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意识,指人在言语行为及其过程中,有意识地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与学的方向。顾泠沅教授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钱梦龙先生也曾说过:“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过程实施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3. 综合能力,指对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以上五种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常规教研课题化

3

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策略研究

共进行了三个年级的12次主题式常规教研活动。 (1)专题讲座:

一年:《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二年:《让二年级语文教学承上启下》 四年:《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2)课例观摩研讨: 一年《画家乡》 二年《丑小鸭》 四年《触摸春天》

(3)各年级“我的一招”征集及经验介绍 (4)期末复习指导

一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二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四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2.区域集体备课课题化

一年级:(1)主题:《探索识字规律 发展儿童语言》

(2)主题:《抓好词语教学 发展儿童语言》

(3)主题:《有效朗读指导 发展儿童语言》 二年级:(1)主题:《阅读教学训练的常态模式》

(2)主题:《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3)主题:《通过句子训练 提高运能能力》 四年级:(1)主题:《积累运用教学的一般流程》

4

(2)主题:《各种段落教学的迁移运用》 (3)主题:《学生如何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社群活动课题化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明确了“中高年级叙事写人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即“揭题质疑,感受特点”、“初读感知,交流体会”、“词语牵动,引入深思”、“二次质疑,发现矛盾”、“深入读书,学习语言”。

2.总结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

(1)内容上,“抓字词”牵动理解推敲,“抓重点”生成画面情感,“抓空白”促进想象思维,“抓语段”掌握积累表达。

(2)策略上,落实以读带讲,体现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

3.创编了100篇“童话式教学反思”,形成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提炼和课外阅读的补充。

4.整理了小学1—5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设计。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如何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

教学中,教师常常机械落实教学目标,主观臆断学生的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不断训练,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生活常识,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

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落实知识用力多,

5

对于字音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句式的表达训练得多,而对于训练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训练少。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郭家坝镇明德小学胡开生王芳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授课技巧,让学生学会将课文中学到的精美语言、巧妙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6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

1、小学低段学生认读兴趣的培养及写话训练技巧 研究人员:胡开生王芳

2、中学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人员:秦云熊作品王学彦

3、高学段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研究人员:罗丹丹韩敏

六、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月9月上旬,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2016年9月中旬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三阶段:2016年9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2016年11中下旬,汇报交流,形成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2016年12月上旬,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向县教研室提供课题有关材料,进行初步的结题鉴定。

第五阶段,2016年12中旬至月底,提炼升华,经验总结,申请县教研室或主管教育领导课题验收,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一)组织机构

组织领导:韩勇颜召英王学亮 课题组负责人:胡开生 组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二)具体分工

校长、主任负责课题的全面组织与引领,负责课题经费的支持。

课题组负责人全面领导课题成员潜心进行实验研究,搞好分工,夯实环节,和组员直面问题共同探讨,研究中反思,积淀经典,物化成果。

各组员围绕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堂实践,不定期、不拘形式地搞好汇报,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推广的可行性。

九、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做好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校正、汇编出工作,推广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坚持学习的意志不强,识字量小,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例。第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低年级组围绕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做积淀;中年级组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高年级组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飞外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物化成果 低年级:

经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自以为比较切实有效的识字教学法:

一、课内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的识字。 1. 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客观地反映着生活。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汉字“圆”时,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展开。首先,读会生字,认清字形;然后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会说出很多形状是圆的物体,从而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圆”字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找反义词,联系实际比较“圆”和“方”的不同,对汉字“圆”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 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课堂上我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睬”、“踩”时,将两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睬”、“踩”的记忆。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1.看实物,图画识字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客观地反映着生活。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汉字“圆”时,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展开。首先,读会生字,认清字形;然后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会说出很多形状是圆的物体,从而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圆”字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找反义词,联系实际比较“圆”和“方”的不同,对汉字“圆”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 ( 生 ) ”“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笔 ) ”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在识字教学中,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语文能力才会得到进步。

二、课外识字

1、在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我们布置“动物好朋友”,学习《菜园里》一课,布置“娃娃小菜园”、“植物小世界”„„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进行记忆。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认识许多汉字。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利用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如“元、园”,“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

中年级: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探索出了有效的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可谓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们课题实验中所探索到的几点为做法: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们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晨读时间在班上阅读名著名篇;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

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小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我们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在近一学期,我们班学生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阅读了《根鸟》、《红岩》、《孩子成长的101个金点子》等书籍,从成长伴读中获取了语文知识和人生哲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班级展示;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小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高年级: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探索有效地学习方法。

1、结合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从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

3、注意仿写训练。

a、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捕捉文章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4、注重扩写训练。

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续写练习。

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

一学期以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低年级识字、中年级阅读、高年级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阶段性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通过网络、图书等有关资料检索,发现该课题在国内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有研究也只是片断、零碎的理论探讨,没有在实践基础上的......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阅读教学中多种文体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 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 本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

《“少教多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田阜中学课题组 2014年7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语文课题研究小结

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草根”课题研究: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浍南镇中心小学:于三红 陈素梅我的课题研究来得很是偶然。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课本刚发下来,不少学生刚打开课本,就发出阵阵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外阅读的研究 目标: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

语文研究性课题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全册课本的研究性学习: 1. 小说、杂文、文艺随笔的文题特征 2.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单元研究性学习: 第一单元: 1. 一千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