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5篇-飞外

简介:飞外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飞外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案例》。
第一篇: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一:李某,初一女生。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某,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

三、心理压力的对策

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

1、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负担;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自我反省。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肯定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和挫折。再之,教师要对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信任,更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

3、针对环境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洁身自好,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尽量体现人性化,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4、“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对策,我们还需强调以下方面:

①科学适时地加强心理挫折教育 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③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心理压力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问题行为情境:

小洋,15岁,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住校,每个周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沉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这便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不停地批评,不断地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再加上对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会更为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不断增长,最后便不愿意主动地接受学习,得过且过,最终放弃自己的学业。从小到大,小洋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责骂,再加上父母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他便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业。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而,父母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遵循家长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示轻视。

三、对问题行为的诊断

傅安球等人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四、治疗

通过对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厌学心理的矫正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对逃学这种问题行为的干预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家长以及被干预者的共同配合来保证干预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校老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老师。因而老师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关注,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的人格的健全的发展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要注重与进行孩子的心与心的交流,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当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要强化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消极归因。

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及行为干预。心理咨询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较为的途径。通过选择恰当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强化法、认知疗法等,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其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正确的归因,通过分析自身的原因,从其自身的因素出发来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缓解其厌学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厌学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过程的同时,建议采用家庭疗法,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

五、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小洋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小洋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总之,只有对各个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恰当地选择具体的干预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行为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

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4~16岁全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竟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中学生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社会的种种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认清他们的行为特点并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一、学生心理障碍个案分析:

典型个案1:张某,初二女生,原是眉清目秀,平时也乖巧伶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食欲减退,不肯吃东西,体重也急剧下降,但她精力充沛,积极踊跃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父母面对骨瘦如柴的女儿。一筹莫展。

这是典型的“青春期消瘦症”。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西方心理学家称之为“暴风骤雨”的特殊时期,也就是说情绪波动很大。面对性的成熟和身体一系列的变化,中学生最直接的反应是对成熟的惶惑和阻抗,他们强烈的感到自我不适应,在心理上产生“自我不协调感”,伴随“自我不协调感”的是孤独、羞耻、反抗、自豪等复杂情感。一方面他们强烈地感到自己长大成人了,自豪感油然而升;另一方面,他们不敢正视自己日渐成熟的身体,甚至担心自己不正常,于是他们常常偷偷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在镜子面前一遍遍地审视自己,并把自己的身体变化与同龄人暗暗地比较,也就是心理学上称之的“第二镜像阶段”。有个女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在一次洗澡的时候,我偶然发现胸部隆起了两个小包包,象妈妈的那样,心理忽然有恐惧感,觉得羞耻。我模模糊糊地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但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呵!”因为内心纠织着太多矛盾的情感,中学生的情绪变得极为不稳定。许多少女多多少少是在拒绝生理成熟的阻抗情绪中跨入青春期的,如有的女学生通过窝胸驼背、束胸来掩饰自己的身体变化。个别中学生会把反抗情绪付诸行动,通过拼命的节食来扼制身体的成熟,以致患上“青春期消瘦症”,像个案中的张某那样。

典型个案2:王某,初二男生,因自小和有智力障碍的弟弟一同上学(同班同桌),受尽同学冷眼、嘲笑,性格极为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少言寡语,常呆坐,与师长交谈局促不安,学习成绩较差。

这是中学生常见自卑心理和社会适应障碍,因为自己有个智障的弟弟,使他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加之长期受到同伴的冷落、嘲弄,导致这种自卑心理日益加剧,进而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性格的内向、孤僻和自卑又导致他的人际交往障碍,二者恶性循环,因此形成“公众场合恐惧症”,不管与师长私下交谈,还是在同学面前答题,都嚅嗫不清,局促不安。

典型个案3:赵某,初三女生,一向品学兼优,升入初三后,因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耳鸣,有时伴有胃痉挛、痛经,记忆再现困难(常自诉脑子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紧张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本人也忧心忡忡。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赵某对考试过度焦虑,已患上“考试焦虑症”(又称考试怯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还妨碍了身心健康,导致低效能。如果不及时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克服,将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影响升学。

二、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

1.从小学步入初中以后,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并复杂,由于青春期的原因,学生中的很多问题不愿跟家长和老师讲,长期以往,造成心理压抑,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

2.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和科目较多,同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3.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有效的处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对新的环境适应较慢。

4.在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责心理、过敏心理、冲动心理、反感心理、异性心理、破坏心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和生理、学习成绩和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是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因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就中学生心理障碍而言,还有很多表现,这里仅针对几例常见、典型的个案进行分析。

三、典型个案中引出的思考:

思考一:这些典型个案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差要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毅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思考二: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学生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学生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虽然具有这些轻度心理疾病的学生还能正常学习、生活,没有导致更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我们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思考三: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这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我们讲的“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目前,许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往往会产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或情绪抑郁等等心理障碍。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遗憾的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地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路的。

思考四: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正如德国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佩施基安指出:“疾病不仅仅是病人本身的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和社会问题。”同时他也强调家庭在消除心理困扰中的作用:“一个家庭里实际的和已赋予的东西,绝不仅仅是障碍和冲突,这个家庭同时也产生了解决这个冲突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创造性的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就能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别让逆反心理缠住你

作为中学生的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读小学时是父母和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进入中学却突然被称为“叛逆者”,看这不顺眼,瞧那不称心,对长辈和老师的教育不屑一顾,对一切事物都反感,要么固执己见,要么感情用事,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既影响和他人的关系,又破坏了自己的情绪。

所谓逆反心理是至于常态相反的心理,是一种逆向的、对立的心理作用。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其余青年期的过渡阶段。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你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变得非常敏感,心理反应特别强烈。越来越强的成人感促使泥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对长者不必要言听计从,有时候还错把他们的关心当成是对自己发展的障碍,常常处于与家长老师的“敌对”状态,再加上教育者自身的失误以及诸多社会因素也会诱使你产生对立、背离和不满的情绪,逆反心理就这样不由自主地纠缠上了你。

逆反心理不是病,是生理和心理机能成熟的标志,是知识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是自尊心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的象征。你有了自己的主见,长大了,这是值得庆贺的。

逆反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能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何以使你摆脱权威迷信和盲目崇拜,帮助你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形成开拓创新的良好品格,从而不断改变现实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问题是许多同学却被其消极的一面缠身,它可以使你形成妄自尊大、我行我素、偏执、孤傲、自负等不良个性品质,造成变态心理和行为。

青春逆反期是青少年其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同学们无法阻挡它的到来,唯有正确面对,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才能解决矛盾谋求发展。

正视问题、学会自知

处于青春逆反期,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所以,对长辈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顺从”突变为“批判”,将其无意的善意的关爱误解为跟自己作对,然而由于自己心态、知识和能力的限制遇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主管莽撞意气用事,结果事与愿违。只有理智的评判自己,不断强化学习提高水平,才能尽快走向成熟和成功。

谨言慎行、学会自重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其实都有许多“帮手”作支撑,离开他人和社会,任何人都将无法生存。一个兵无恃才傲物本钱的中学生,更应该虚心向他人讨教,向社会学习。家长的关爱和教诲、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朋友的提醒和帮助是使人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如果任逆反心理蒙住双眼,坚持与关心、教育、帮助和支持自己的人对着干,难道不是太愚蠢、太无知了吗?

善解人意、学会自制 家长和老师是成长道路上的阶梯、拐杖和路灯。他们不但提供了学习生活条件,传授着知识与经验,还担负着为你的人生导航的重任.他们不是圣人,也会存在着不足或失误,诸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形式不够开放、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没有创新、对学生不够民主等。对他们的不满意是可以理解的,完全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向他们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必采取嗤之以鼻甚至背道而驰的抵触方式。长辈的教育可能不合自己的口味,但其用心良苦,因此也需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去接受。长辈也有尊严和喜怒哀乐,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理性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可斤斤计较于他们的只言片语、以怨报德,更不可因鸡毛蒜皮小事横眉竖眼、抱怨指责。

总之,理解和尊重是抑制和消解逆反心理的前提,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心心相印,增进与长辈的融和与交流,也为自己营造健康愉悦的心灵家园和风调雨顺的成长空间。

第二篇: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方案

莲都外国语学校 翁乔丹

活动主题:宽厚待人 主题分析:

我们少年儿童都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和睦相处,彼此生活愉快,但是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有的自私、偏执,以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因此,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总不能和谐相处。 我们将要学的这一课就是针对这一现象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的:

1、飞外对同学要真诚,要谦让,要宽容。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

2、从小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3、同学间要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活动要点:

1、生活在学校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或矛盾。

2、在一些小事上别人无意中损害了自己,使自己受了一点委屈,要做到不计较,能容让,宽宏大量。

3、对待同学的缺点、错误,既要坚持原则,真诚帮助,又要宽容谅解,语言不要刻薄。 活动准备:记录班中能宽厚待人的典型人和事例。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宽容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宽容是一个神圣的概念,宽容是一种人类精神。宽容是一种善,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人性,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善良的心胸中才有宽容,只有慈悲的心灵才能放下宽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宽容,学会宽容。

二、讲故事,揭示课题

1、教师讲故事

这是发生在美术课的一件事。美术老师讲完了课后让大家进行画画练习。周亦把墨汁颜料挤进颜料盘里,开始搅拌。旁边的伟涛忘了带颜料向周亦借,周亦就把颜料瓶递过去。“哎呀!”伟涛没接住,颜料瓶倒翻了,还洒在了坐在前面得沈洁同学的衣服上了。

2、讨论:假如你是沈洁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沈洁并没有要周亦、伟涛赔,而是拿回家洗。像她这样对待别人无意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能容让谅解,不计较,得理让人,这就是宽容待人。

板书:宽容待人

三、深入明理

1、讨论:沈洁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周亦、伟涛心里会怎么想?大家会怎么想?

2、教师小结:生活在学校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矛盾;如果他人无意损害了自己,要做到不计较,能容让,宽宏大量。从小使自己成为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

3、出示名人名言: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四、辨析

1、出示辨析题

(1)、课间,王家乐图画纸不知被谁碰到地上,纸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还被撕破了一个口子,他记得杨昶曾在桌旁走过就认为是杨昶碰的。没想到这下可惹恼了杨昶,他嚷道:“你看见了吗?冤枉好人!”说着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后来王家乐知道错怪了杨昶,主动向他道歉,可是杨昶却不理王家乐。他想:无辜冤枉好人光道个歉就行啦?

(2)、徐豪是中队委员,同桌的张宇舟有时上课不太专心,甚至做小动作,作为一个中队长,徐豪经常提醒他,帮助他。一天,徐豪发现自己的笔不见了,却在张宇舟那儿。徐豪就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还说他是“小偷”。

2、讨论

你对杨昶怎么看?

徐豪的做法对吗?

结合自己遇到的事怎么这样做的?

3、教师小结:宽容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是一种对于被宽容者的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深度与才能,是一种睿智和明达。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老师相信大家会像沈洁那样正确的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宽宏大量的好品德,做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五、学生读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六、教师总结: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七、课外作业:

1、找“宽容”儿歌背

2、找“宽容”故事说

3、夸夸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同学宽容待人的好事。

第三篇: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又是一堂语文课,郏某依旧玩着卷笔机,当其他学生自由朗读时,我走过去,示意他停下手中的摆弄,拿起书本,他起头看了我一眼,动作依旧。我趁其不备,收了他的卷笔机,当我转身离开时,他又拿起了文具盒上下摇晃,我再次走到他身边,指指文具盒,又指了指语文书,他将文具盒甩得更响了,我无奈,拿起了语文书,轻轻地对他说:“不喜欢语文书,就扔了吧。”

郏某连忙扔下文具盒,抢走了语文书,接下来,班中传来了他刺耳的朗读声,这声音可以让其他学生停止朗读,忍不住回头看他。于是我忍无可忍将他拉出了位置。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曾今在我的课堂上反复出现。肇事者郏某就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但却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的孩子。课堂上,他我行我素,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便破罐子破摔,和你对着干。他的出现就如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搅乱你所有的教学秩序。心理疏导:

郏某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当他被批评时,他用反叛维护着自己易碎的心,想以此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恐吓,对他只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针对他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一、 以“爱”做桥梁,增进相互的沟通

几次的较量,郏某总以提防的心理对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教育在他面前只能止步。于是,课堂上,对他,我不再吝啬我的表扬,当他坐神气时,我会说:“请大家像郏某一样坐!”当他拿起书本时,我会说:“瞧,郏某,也要认真朗读了。”当他举手时,我会说:“请把掌声送给郏某!”当然,他也会出现类似玩卷笔机的现象,但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他自己悄悄地把卷笔机藏进了课桌。课后,我们之间谈话的次数多了,但决非我单方面的说教,我和他聊他的爸爸妈妈,听他讲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听他说自己的烦恼。这样几次下来,他对我消除了戒备,经常在课后围到我的桌前,帮我拿作业,刻名字。课上他爱听了,爱读了。

二、 以“行为规范”为准则,让他明辨是非

尽管郏某在语文课上表现进步了,但其他课上,他还是重倒覆辙,可见他的表现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非真正的转变。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规范,只有自我。我选他做了中午的纪律委员,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那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他:“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里怎样想的?”他说:“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看见不认真的孩子时,老师会难过,为他们浪费时间而难过。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地希望孩子们都能认真起来,越来越出色!”听了我的话,钱航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之后去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郏某有进步了。

看来,教育,面对千面学生,不变的是老师的爱,在爱的旋律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第四篇: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案例1

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实验学校 张微

基本情况: 申奥鑫,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超长,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心理健康案例2

一、案例

学生情况介绍:刘子宁,10岁,三年级学生。父母很早就离婚了,母亲自从离婚后就没联系了,其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所以他和哥哥的感情很好。由于哥哥成绩一向不好,爷爷、奶奶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因不识字,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好好的教育他,因此他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偷东西,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很大。上课不专心,有时候还老是惹其他的同学,故意挑起事端。

科任老师评价他自卑心强,自信心差,但是人很机灵,非常固执做错事也不会感到羞愧;敏感,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或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还不能批评他,一批评就跑去躲起来。同学评价他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不怎么学习,上课爱讲话或不听课,喜欢顶撞老师,但对朋友讲义气,够朋友。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1、问题分析

(1)、自卑(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不完整,缺乏温馨的家庭,家庭条件差,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已低人一等。) (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

(3)、对学习自暴自弃(家庭的不幸给其心理留下创伤,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父亲的不管、爷爷奶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

2、实施措施

(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校,防止他缀学。

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他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缀学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四季衣服少、旧、破,特送给他几套衣服。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他和黄某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黄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

(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周某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①、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告诉他雨果曾说:苦难是“后娘”也是“慈母”,就这一点来讲他就比健全家庭的孩子,多了一笔不少的“财富”。他学习不好就鼓励他说老天对人成功与否的决断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②、注意多表扬,不“语罚”。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③、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清朝学者认为:“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结果分析

我们知道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小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赵某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他的表现。可见离异家庭子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第五篇: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怕学习的孩子

小西,男,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小西已经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纵观整个学校,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不管不问,却要求孩子有好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尽了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无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玩而忘了,从来意识不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就不爱学习、不愿学习。

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小西能完成家庭作业了,但有时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雷进步了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们班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小雷,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骗家长,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很讨厌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发现小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脾气暴躁,不能被人触犯,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学习兴趣不浓厚、投机取巧。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通过跟小雷家长谈话,我了解到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关心和督促孩子的学习,对他的行为习惯不够重视。另外,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一直以来,父母每天都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如果不给孩子就发脾气、哭闹,不来学校上学,父母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同学们的集体排斥。

小雷在班里总是上课做小动作,自言自语,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常耍小心眼,将练习本藏起来,谎称作业本忘带了,经常跟同学发生拌嘴,胡搅蛮缠,甚至老师说今天谁在墙上踢的脚印,全班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给大家做个鬼脸。诸如此类的事,经常发生,时间一久,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家庭教育方法的影响。 虽然父母对小雷在生活方面极其溺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却非常高。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所以,他们对小雷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会对孩子手打脚踢,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以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认真聆听,寻找根源

“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对于小雷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发现小雷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所以针对孩子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我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就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如果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3、诚恳激励,促进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培养他积极的心态,始终让他在心里记下“我能行,我很棒”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我也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他。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注意了课堂上的激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我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我就把他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我就会让同学给予他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我,并给予鼓励„„ 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

四、效果反馈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小雷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小雷同学写了我,他说,“老师,我很喜欢您,在您的帮助下,我进步了,谢谢您!”经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小雷的进步,对我是一种欣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用我的爱心和耐心辅导学生,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案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冻心灵 我们班里有一个叫潘建飞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看黄色书籍,当 时我很吃惊,刚上初中,就知道看这种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花季少年......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5

心 理 辅 导 个 案 —(走出自卑重树自信) 辛寨镇杨家河小学 徐传香 2012.10.11 电话:15054419916 一.案例介绍 李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扎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一号选手案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班主任培训心得07学年,我担任高三9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与工作的过程中,一位学生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这位学生名叫张龚,是高三9班学生。在......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____......

心理健康德育案例

心理健康德育案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xxx,男11岁,三年级学生。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求要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

老师心理健康案例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白仓金 —年轻班主任的心理困惑 案例: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三年多了,作为班主任一看到学生不听话就总想发火,而且又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孩子们不急我却......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学生抑郁情绪调适与训练案例分析 含山一中任立兵 案例陈述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长陶晓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班级工作没有从前那么主动了,几次单元测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