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措施-飞外

简介:飞外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飞外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措施》。
第一篇:手术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措施

手术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入手术室后的各项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住院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所有患者均佩戴“腕带”标识,认真核对“腕带”上的信息(姓名、住院号、科室、性别、年龄、药物阳性),准确确认患者身份核对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进行。

3、准确确认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中的各项内容并签字。

4、对于身份不明(如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及昏迷)患者的身份核对,由护士按患者家属所提供的信息与者病历核对,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5、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1)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的准备、物品、药品情况等,并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2)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并签字。

第二篇:手术室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手术室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危重、急诊、无名氏、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有明确患者的身份识别腕带。

2、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3、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实施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手术室重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危重、急诊、无名氏、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有明确患者的身份识别腕带→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手术室护士和工人实施者实行双向核对核对腕带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实施者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第三篇: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为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就诊者身份确认制度》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落实《就诊者身份确认制度》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陶丰

副组长:韩宪云 程学玲

成员: 宋纪花 田芳 赵玲 冯莉 韩萍 臧姚远

三、具体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保证用药的安全;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

四、主要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门诊、病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病人标识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24小时随身标识。标识应记载病人姓名、病人编号等重要信息,并保证对病人身份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病人腕带标识必须不(主要社会关系怎么填?原则上来说,主要的社会关系成员指的是本人的旁系亲属,如岳父母、分居的兄弟姐妹、伯叔姑姨舅、甥侄等,还包括和本人关系较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大的亲友、同学等。)怕水及酒精擦拭。

(2)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必须核对病人标识腕带以确定病人身份。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标识腕带。

(3)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标识腕带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第四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

疗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诊断等,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

二、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目前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产科新生儿、入住重症病房及重危病人实施。急诊科病人戴绿色腕带,手术病人戴粉色腕带,临床科室的昏迷病人、危重病人、产科新生儿戴红色腕带。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三、绝对卧床患者,应有标识在床头;隔离病人床头有黄色标志。

四、建立关键流程识别措施。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手术室(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病人的转运有专人负责,并有具体交接记录文书。住院重危患者到医技科室检查,由床位医生陪同,急诊科重危患者到医技科室检查,由急诊科护士陪同。

五、在实施手术、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的操作前,主要操作者及巡回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家庭电话等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的手段,并将此过程在医疗文件中有所体现。

六、手术前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器材等,病区护士与麻醉师(或手术室护士)之间应有交接与验收,双方签字,不允许由患者(或家属)自带相关资料到手术室。

七、手术与各种有创高危操作在患者进入手术场所前,对涉及到“左右”、“水平面”、“手指或脚趾”的手术,手术或操作医师应在手术或操作部位作恰当的标示,例如在手术部位附近用蓝色标志笔标上“Yes”(Y),并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认定,在术前小结(病程录)中有记录。

八、各种有创诊疗、手术当患者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前,要“暂停”确认。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身份(两种标识)、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关键性检查结果及各种签字手续履行等情况进行再一次核查,确认无误后各自应在相关医疗文件上签字,否则不得实施手术。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一、手术患者:手术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住院号、诊断、过敏史;病历、手术通知必须明确写清楚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术式;麻醉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认即将采用的术式。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二、昏迷、神志不清及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住院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三、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由病房护士给新生儿带上腕带,填写母亲姓名、出生日期、性别、

床号、体重;新生儿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新生儿带上腕带,填写母亲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床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第五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 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 范围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医技、药剂及财务、后勤、餐饮等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人员。 3 定义

3.1 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3.2 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住院患者腕带上有便于移动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 3.3 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血制品、饮食单、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检验申请单、检查申请单、手术通知单等。所有操作物上均有两种身份识别信息。

3.4 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 4 内容

4.1 所有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时都要严格核对患者的有效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2 身份识别信息及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间号和医院特定位置。 4.2.1 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种身份识别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编码(如2001年1月1日编码为20010101);

4.2.2 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

4.3 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 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 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 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 患者转科交接时。

4.3.5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4.3.6 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按《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执行。

4.3.7 NICU接受患儿母亲母乳前。 4.4 身份识别方法:

4.4.1 有移动系统支持: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同时应用PDA扫描患者腕带和相应操作物,核对姓名、或姓名、出生日期,进行患者识别。 4.4.2 无移动系统支持或当移动系统出现故障时:

4.4.2.1 门急诊患者: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和出生日期,采用刷卡的方式核对诊疗卡上的患者信息;不能刷卡时,核对门诊病历或治疗单上打印的患者姓名及出生日期。

4.4.2.2 住院患者:

4.4.2.2.1 当患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清晰时: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核对腕带与操作物上

的姓名和。

4.4.2.2.2 患者意识不清或语言表达障碍时,存在两种情况:

4.4.2.2.2.1 有家属陪伴时,由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核对腕带与操作物上的姓名及。 4.4.2.2.2.2 无家属陪伴时,由操作的医护人员自行核对腕带与操作物上的姓名和。 4.4.2.2.3 新生儿:母婴同室新生儿(普通病房的新生儿)身份识别方法同普通住院患者。母婴分离情况下(包括NICU、PICU、CICU)新生儿出入院应严格核对新生儿父母信息,避免抱错。参照《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

4.4.3 特殊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方法:确保特殊情形下正确识别患者。

4.4.3.1 身份不明的患者: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使用“接诊年月日+无名氏+当日逐人顺序编号(如20170910无名氏0

1、20170910无名氏02;20171108无名氏0

1、20171108无名氏02))”和ID号(住院患者住院号;门诊患者门诊号)。

4.4.3.2 急诊入手术室或急诊入ICU患者,因急需抢救不能当时办理住院手续时,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和出生年月日,由接诊护士用备用腕带书写临时腕带(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与患者或家属核对后固定于患者手腕,用于走绿色通道时的身份识别。事后,督促家属及时补办住院手续,打印正式腕带以更换临时腕带。

4.4.3.3 人工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

4.4.3.3.1 使用指纹识别系统:开启指纹识别系统,验证患者夫妻双方指纹,验证成功后,验证患者夫妻双方结婚证原件,护士对照患者信息书写腕带(夫妻双方姓名、病历号),与患者核对无误后给女方佩戴腕带。

4.4.3.3.2 指纹识别系统故障时,医护独立双核对患者夫妻双方身份证原件,双方结婚证原件,

核实身份无误后,护士对照患者信息书写腕带(夫妻双方姓名、病历号),与患者核对无误后给女方佩戴腕带。

4.4.3.4 新生儿:

4.4.3.4.1 姓名:有出生证明且已取名的新生儿,用自己姓名。尚未办理出生证明的新生儿用其“母亲姓名之子或女”命名。例如,母亲姓名为“李思”,新生儿则命名为“李思之子或女”。多胎者用数字排序区别,编码规则举例如下:“李思之长子或女”、“李思之次子或女”、“李思之三子或女”,以此类推。

4.4.3.4.2 :产科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建立,此与母亲相关联,产科以外的新生儿按普通住院患者管理。

4.4.3.5 外国人:其名字按照护照上的英文姓名作为患者姓名。 4.5 腕带管理:

4.5.1 腕带信息:普通住院患者的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二维码等。产科新生儿腕带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急诊留观、急诊抢救、门诊手术患者的腕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等。 4.5.2 腕带佩戴对象及时机:

4.5.2.1 急诊抢救患者:由预检分诊护士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核对无误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2 急诊留观患者:由留观室护士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核对无误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3 门诊手术患者:由门诊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或患者委托人核对无误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4 住院患者:由责任护士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核对无误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5 产科新生儿:新生儿娩出后由助产士与新生儿母亲共同确认新生儿的性别后,打印新

生儿腕带,经双人核对后,立即为新生儿佩戴在右侧脚踝上。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由助产士填写并打印腕带,经助产士和巡回护士双人共同核对无误后即刻为新生儿佩戴。

4.5.3 腕带管理要求:

4.5.3.1 打印:住院患者办理住院时由住院处工作人员正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打印腕带并交予患者,告知防止丢失。急救、急诊留观、门诊手术患者和网络瘫痪时:由护士用黑色记号笔(细端)填写患者腕带信息,如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院号,字迹端正,严禁涂改。

4.5.3.2 佩戴:由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佩戴在手腕或脚踝上,松紧适宜(以容一指为宜),水肿患者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特殊情况患者(如严重烧伤、过敏患者):把腕带系在与患者体腔相连的管道上,无管道者固定于患

者上臂衣袖上。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执行单腕带,无陪护新生儿执行双腕带管理。

4.5.3.3 腕带遗失或污损时:由发现护士立即手工填写临时腕带与家属或医护人员核对无误后佩戴,后凭入院押金单到住院处重新打印腕带。

4.5.3.4 腕带信息错误时:如果护理人员在佩戴之前发现腕带信息错误,需要联系住院处说明错误信息,同时让家属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返回住院处修订信息,重新打印腕带。

4.5.3.5 出院、转院、死亡: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摘去腕带并毁型处理,确保患者信息不泄露。 4.5.4 患者及家属教育:

4.5.4.1 告知患者及家属腕带佩戴的必要性,不得随意移除。

4.5.4.2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询问姓名时,务必清楚应答患者全名。 4.6 监管及改进:

4.6.1 科室监管:各科室负责人要把员工对患者进行有效身份识别作为长期监管的质量项目,使用《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查检表》,每月进行常规检查和个别抽查,并纳入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

4.6.2 职能部门监管:医务部、护理部、质控部等相关部门对各科室有效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使用《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查检表》进行常规监管,每季度对落实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工作人员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4.6.3 培训及改进:护理部根据监管结果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和案例教育,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必要时给予强化培训或处罚。

5 相关文件

5.1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 5.2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 6 表单及附件:

6.1 [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 6.2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6.3 [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查检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在实施任何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1.确认住院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所有住院病人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诊......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院对就诊患者使用病历号(门诊病人为门诊号,住院病人为住院号)作为唯一标识。同时,医保参保人可以用医保卡号,享受公医病人用公医卡号。 2、医护人员在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郑州有源中医院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试行) 1、为了执行各种查对制度的准确性,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2、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