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讲的是谁(成语故事:前倨后恭)-飞外

前倨后恭讲的是谁(成语故事:前倨后恭)

前倨后 恭

倨:傲慢,怠慢。恭:恭敬。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亦作“前倨后卑”、“前慢后恭”。

反义词:先礼后兵、前恭后倨

出处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译文: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着问他的嫂子:‘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呢?’”

故事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字季子,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学成后,他外出到秦国游说,奏章虽然一连上了十多次,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而这时他的钱已花得精光,穷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闹得很不像个样子。无奈,他只好满面羞愧地向老家归去。

但没想到回到家以后,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和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惯都是打理产业,从事工商贸易,追求获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那些传统行业不做,却去做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是活该嘛。

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但他却没有灰心。他闭门不出,把自己的所有藏书又读了一遍,感慨到:“读书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正准备放弃,这个时候突然找到一本叫做《周书阴符》的书,仔细研读了一年,揣摩出合纵连横的 ,离开了所有人都瞧不起的他的家庭,去游说各国君王。

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击破别人和被别人击破,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那就大不一样,岂可同日而言呀)?”

终于,赵王同意了苏秦的意见,表示愿意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秦。因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赵王还送给了苏秦100辆兵车,100双白璧和1000束锦缎和20万黄金,支持他到别的国家游说。就这样,在赵王的支持下,他最后游说成功,列国联合起来抗秦……因此,当时他成了人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一次苏秦将要去游说楚威王,途中经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了,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准备乐队,备办飞外酒席,带着家人到离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

见面了,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都敬畏得不敢抬头看他,非常恭敬趴在路边。苏秦笑着问:“嫂子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敬呢?”他的嫂子赶紧趴跪飞外在地上,弯曲着身子,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小叔您现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哎!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的时候,连亲戚就怕我,落魄时,亲戚都嫌弃我。何况其他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两顷良田,不被你们挖苦,如今也做不到现在佩戴六国相印的地位了。”

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飞外赐给亲戚朋友。

成语“前倨后恭”,就是指对同一个人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变得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于一开始这个人比自己条件差,可以冷淡对待,瞧不上、讥讽挖苦。但等到对方发迹以后,发现他条件比自己条件好了,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升官发财,赶紧改变态度,假装恭敬,热情攀附。所以这种人称为“势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