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汉代风云人物百家讲坛)-飞外

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汉代风云人物百家讲坛)原创小约翰2021-06-03 17:00

在我国历史上,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萧何曾说自己“天下无双”,刘邦也说过“打赢一场战争,进攻就一定要拿下。我不如韩信。”

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攻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消灭楚军。没有发现战败,是中国的大胜利。世界上没有人敢和它竞争。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他曾师从张亮,写了三篇关于兵法的文章。

理论上,韩信完全有条件自立,这是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条件。

而且,韩信也确实面临过这样的诱惑和机遇。

韩信的谋士蒯通曾经拐弯抹角地劝韩信另起炉灶,背叛刘邦。

因为有人在场,他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所以他用隐语暗示韩信说:

“我学过相面术,我给你仔细看相面。如果从面子上看,你在刘邦这里工作,最多也只是被封为侯爵,你会有危险,很难有好下场。但如果你看看你的背影,你会更加出众,你的未来是无限的。”

在场的人都离开后,蒯通直言不讳地对韩信说:

“按照你现在的实力,你可以对大局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你手中。谁帮忙,胜利的天平就向谁倾斜。”“你若助汉王,汉王便得中原;通过与楚王联合,楚王将成就霸业。但这样的话,你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没有人会把你当回事,把你赶走。”

“所以,对你来说, 的结果是三分天下,两条腿走路;一旦出现那种情况,他们就会非常重视你,谁也不敢小看你。”

“听说过‘神赐而不收,必受责备;到时候你不行动,你反而会得到灾难。我希望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项羽还派他的军队介入游说韩信:

现在战局到了关键时刻,你可以左右国家政局。你要跟着刘邦干,天下就是他的;如果你跟着项羽,世界上就不会有刘邦了。但如果你跟着刘邦干,项羽一旦被消灭,你会很痛苦,死得很惨,因为他对刘邦没用,还会给你带来安定团结的隐患。

所以我建议你“反汉反楚,合天下之王。”

实事求是地说,蒯通和吴的观点不谋而合,分析得很透彻。

然而韩信不为所动,继续追随刘邦。他最后的命运很悲惨,不幸被蒯通和吴牵连。

楚襄王死后,刘邦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韩信也像黄花菜一样成了刘邦可有可无的角色。

而且全副武装的韩信能打仗,成为大汉国 的威胁,让刘寝食难安,除掉韩信就成了压倒性的任务。

恰好,项羽手下的钟离昧来投靠他的老朋友韩信,韩信出于友情收留了他。

刘邦听了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借口,于是下令逮捕钟离昧。

而刘邦也。他采纳了陈平的计划,以游历云梦泽为名,来清理韩信。

韩信听了之后,没有造反,而是听从了别人的建议,打算杀了钟离昧去见刘邦。

但是,当韩信拿着钟离昧(自杀)的人头,去陈晋见汉高祖的时候,刘邦没有让他去。而是命令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放在后面的车上。

韩信这才如梦方醒,后悔当初没有听谋士的话:“正如人说的‘狡兔死,好猎狗烹杀’。”"

刘当时虽然没有杀他,只是剥夺了韩信的兵权。但从此以后,韩信就像一只牙齿被拔掉的老虎,命运掌握在刘邦手里。

四年后,陈毅造反,吕后设计除掉韩信。

那么,韩信为什么只追随刘邦而不另立门户呢?原因有二。

韩信有自知之明。

韩信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战略家的特点是头脑清醒,眼光独到,观察敏锐。

最重要的是,韩信不骄不躁,有自知之明。

汉高祖刘邦和韩信在一起的时候,谈到了出征。

刘邦问:“依我的军事能力,该带多少兵?”

韩信说:“陛下的级别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曰:“吾若来领兵,无上限。自然是越多越好。”

刘邦不满了。他鄙夷地看着韩信说:“你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还在我的领导之下?”

韩信说:“陛下在带兵打仗方面没有那么厉害,但是他懂得控制能带兵打仗的将领,让大家服从你。这是你的优势。况且陛下,您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您是真命天子。我们比不上你。”

后来刘邦也直言不讳地对大臣们说:“你们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老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张子房);镇,抚民,军饷(军饷),不缺粮食。我不如小何;甚至数百万人会赢得战斗并接受攻击。我不如韩信。三人都是杰出之人,我可以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个范增却不用,所以是我的鸟。”大臣们劝说道。

历代开国皇帝都是如此。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特长,但却精通控制人。他们能让比他们优秀很多的人成为自己的棋子,团结在他们周围,乐于助人。

更何况,能当皇帝的人往往会体谅别人,把那些人才放在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发挥他们 的才能。

当这些将领发生冲突时,皇帝的手下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密的平衡和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大臣是经过刘邦教育才明白这个道理的,而韩信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所以韩信知道自己只能独当一面,指挥不了大局,不是当领导的料。

他对刘邦的印象是真心的,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他怎么会不服从刘邦呢?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就算韩信没有当皇帝的天赋,割据派还是可以的。

就像民国时期的阎锡山、李宗仁、龙云,虽然无力在国际上与蒋介石抗衡,但割据一方也能利益 化,蒋介石也帮不了他们。

韩信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这样的条件,而是他不想。

韩信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感恩的人。

为知己者死,是无数士大夫和将军的准则。历史上很多人献出生命,不是为了财富和荣耀,而是为了报答相知的恩情。

玉让和荆轲在为主人的性命而战,抛头颅洒热血,不皱眉头。

上面两个是小人,韩信是大人物。

他可能无法抵挡刘邦刀架在脖子上,也可能不认可“要我死你也得死”这个规矩;但他对刘邦的感激是不折不扣的。

在为项羽效力的时候,韩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郎中。

他也多次给项羽金点子,但是项羽对这个小家伙不屑一顾,一次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这让有志之士韩信感到绝望,于是毅然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但是刘邦和项羽一样,没有看出韩信是千里马,所以只做了一个管仓库的基层官员。

即使夏侯婴后来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也没有委以重任。

韩信对此非常失望,于是半夜逃跑,被萧何发现并追回,并推荐给刘邦。

从此,韩信大有长进,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以上说法基于司马迁的《史记》,但里面的细节经不起推敲。

如果刘邦是个平庸的皇帝,他早就冤枉韩信了;但刘邦是一个成就霸业,阅人无数,有伯乐眼光,有慧眼识珠能力的人。

从刘邦的角度,可以知道韩信是一个栋梁之才,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冷落他,费那么大的劲。

司马迁之所以写萧何在月下追韩信,是为了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编造的。

可以肯定,韩信能否取得重用,完全取决于刘邦;刘邦重用韩信,是因为他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不然他怎么会让韩信得势,拜一个军官为将军?

不管萧何追韩信的故事是不是虚构的,但毫无疑问,刘邦改变了韩信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韩信对刘邦一直心存感激。

谋士劝自己单干时,韩信说:“汉王待我甚好。他用他的车带我,给我穿他的衣服,给我吃他的食物。听到的时候,坐人车的人在患人患,穿人衣的人在忧人,吃人的人死了,我又怎么会做同样的事呢?

韩信也这样对刘邦说:

“臣事王,本官乃郎中,但持戟,不听号令,不必出鞘,故回楚而降汉。汉王给我访印将军,给我百万人,给我宽衣解带,推我吃饭,听我说话,所以我才能够如此。老婆对我倾诉很深,我倒霉,虽然不容易死!”这段话最能代表韩信的真实想法,是感恩,是情,是义。

收集19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