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计划(如何理性有效地磨课)-飞外

磨课计划(如何合理有效地磨课)

打磨是指对积累的教学经验、同行智慧的教训、公开课前的教训反复推敲和尝试的过程。“磨课”中的“磨”到底是什么?如何“磨”?为什么要“磨”?如何让“磨课”这种新的教研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需要更新观念,激活思维,其次需要科学有序的文本解读。

安迎

一、理念先行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遵循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与学科目标相融合,将语言理解与积累、表达与实践默默渗透到课程目标中,坚持母语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一位教师在讲授《珍贵课本》一文时,把自己的目标定为“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教官用生命保护书籍的过程,感受教官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种设计很容易把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在磨课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调整为“读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的文字,感受教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理想”。重点讲解课文第3-11段对话的三种表达方式和课文中省略的用法,把握好祭祀前教官的表情、表情、动作和语言的特写,引导学生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知道要让人物生动活泼、精神饱满、有个性,就要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而在情绪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教官无私的牺牲精神。

只有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来回走动,从而真正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完美的融合,使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含蓄地显现,使语言表达有声。

第二,整合教材

教师的教材就是生动的例子。如何科学地、优化地利用好这个例子,需要以课堂为基础,以提纲挈领、以人为本,对教材的全貌进行明智的概括。在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要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长文写作和短文教学。“长文章”指的是那些800字以上的文章,第三期大部分是1000字以上的文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必须阅读十几分钟。“短教”是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准确地找到突破点,将“点、线、面、体”有机结合,勾勒设计教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们在磨课时通常会帮助老师整理文章,从抓住重点、找准中心、理清脉络、区分层次、选准训练点入手,直奔教学重点。

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二册《照明》一文,抓住了“照明”的脉络,抓住了“多好看!”体验人物形象塑造的独创性。

“剪出复杂简化千年老树,以不同标准引领新二月花”,应该是长文短教最贴切的诠释。

很难教。所谓“难文”,有的是指篇幅长、内容复杂或篇幅短,但语言难懂的现代文,有的是难懂的文言文,有的是远离时代的文。这里的浅教,指的是要选准角度,把握核心,化繁为简,合理设计,做到教与学的互利,读与写的共生。

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的文章《饭卡》就属于一篇又长又丰富的文字。在打磨教训的过程中,可以从对凡卡“被打、饿死、睡不着”等悲惨经历的详细描述入手,体会到详细描述对人物塑造的好处,从而体会到“我的人生无望,连狗都不如”的真谛。我们也可以从叙事部分入手,在了解版面编排技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叙事在文本创作中的作用。我们也可以从文本中的几个环境描写入手,在小说文本教学中实现环境描写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让凡卡的悲惨生活与乡村里贫穷却温暖幸福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只要能和爷爷在一起,每一刻都是幸福的。

诗文中的审美教育。课本上每一篇漂亮的文章都承载着听、说、读、写、布局、语言表达等任务。因此,如何在磨课中解读这类文本,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和精心设计。

审美教育应从审美阅读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动情地阅读课文”是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注重语调、重音、停顿、语速等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比如北师大五年级出版的柯岩的《种子的梦》,很多老师觉得时代背景离孩子太远,理解不了,找不到设计目标。但在研读课本时,教师要知道,柯岩的诗是独一无二的,思想新颖,内涵深刻,语言优美,字里行间尽显人性之美。因此,目标设定为“正确、流利、动情地阅读文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品味语言之美,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自然会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从阅读技巧的引导入手,在理解和认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诗,在情感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种子的美好愿望和甜蜜梦想自然实现。背景的适时贴近,让学生理解“‘我’——种子——柯岩”,自然理解诗人借助种子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乐观积极的奉献精神。

美育也要从语言积累和审美的角度来设计其目标。通过节选的积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库,为言语表达和阅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如何欣赏优美的文本,充分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达到“画入诗”的情感体验效果。

旧阶级新教。30年来,教材不断改革创新。然而,教材中仍有一批质美兼备的经典文章。但是教久了,难免会形成一种心态,相信这样的文章也应该这样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有些文章离孩子的认知年龄太远,孩子很难理解是思想上的、审美上的还是人文上的。如何注重积累和表达,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注重表达,创造文字。将使用一些兼具文学性和美感的经典文本来指导学生创作和表演舞台剧。在创作过程中,会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掌握描写人物的 积累经验。

如北师大版《和氏贤璧》四年级卷、《西门宝于止》《弇兹氏楚》《田忌赛马》五年级卷等。,可以从人物描写的特点入手,充分利用舞台剧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达到升华主题和训练语言运用的目的进行语言的二次创作。

关注生成、读写兼容性。这些经典的老文本都有自己的生长点,也可以称之为扩展点。在磨课过程中,教师找出拓展点,直奔中心,设计有趣、有目的、延伸的练笔训练。

比如北师大版第六卷《可爱的中国》出版了半个多世纪,方志敏的形象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学生们仍然很难理解方志敏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理想和追求。这节课,语言很美,文字很精美。在设计本课的写作练习时,我们选择了句型的仿拟,并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回望《真棒,我的祖国》,我们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的理想未来:“朋友们,我相信到那时,一定会有……”

第三,简洁设计

在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教材为例可以找到课堂的真谛。儿童本位教育是活的课堂,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的设计是科学的课堂。因此,无论课文是什么主题,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课堂设计要简单、朴素、真实、丰富。

总而言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断汲取营养,用丰富的学习滋养自己;必须具备自我成长和独立学习教材的能力;有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和组织学生课堂培训活动的能力;勇于打破“断念”的无效问答;有一个新的 来创造一个干净和聪明的课堂教学技巧。智恒先生常说,“听、说、读、写、字、句”是课堂教学的八字构成。语文老师用“听、说、读、写,解决字、句的问题”用语文的 教语文,让语文课有语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