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少次人为的决堤事件,造成了多大影响?_飞外网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少次人为的决堤事件,造成了多大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9 21:12 作者:兵说 热度:

网友提问:

历史上黄河有(oem是什么意思?oem是指品牌拥有者不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自己控制着产品销售渠道。)过多少次人为的决堤事件,造成了多大影响?

优质回答:

最为著名的人为决堤,是蒋介石“以水代兵”推动的花园口黄河决堤。

1938年5月,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如何阻止日军西进,成为国民政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而郑州一旦失守,日军就会进攻西安,这将使战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图注:1938年6月,为延缓日军进攻豫东,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黄河花园口掘堤放水,引发震惊中外的“花园口决堤事件”。此举虽暂时延缓了日军南进,却给豫皖苏数百万群众酿成空前大祸,成为中国抗战史上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万人窒息惨剧并称的“三大惨案”。

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蒋介石竟盲目独断。为阻拦日军西进,采取“以水代兵”战术。他下令在郑州北郊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附近炸毁黄河大堤,想水淹日军。

蒋介石没想到,这道命令,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

数千年来,黄河沿岸的人民群众不断修筑大堤,把大堤修得十分坚固。奉命炸堤的工兵连夜挖掘,多次爆破,都没有把大堤炸开。蒋介石接连3次问责:“为何大堤迟迟不能炸开?”

他没有充分预估后果。大堤炸毁后,滔滔黄河水带着浑浊泥沙,犹如万马奔腾,把沿途的村庄、庄稼、树木全部吞灭,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出现大面积黄泛区。

据后来统计,因黄河决堤而被淹死的日军有3万多人。此举虽然使进攻武汉的日军一度改道,但不到4个月,日军还是攻陷了武汉,受到最大损失的是黄河下游人民:

河南、安徽、江苏3省40多个县市,3000多平方公里的田园变成了一片汪洋,900万亩耕地被淹没,90万人的性命被吞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中原人民不仅饱受日本鬼子的野蛮掠夺,又面临国民党政府人为制造的灾难。伴随着这一场灾难,还间接地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图注:中国军队在郑州与开封之间的水淹区域涉水搜寻日军。黄河决口前,日军14、16师团各一部被洪水切断退路,人员、辎重弹药亦损失较重。

花园口决堤10年后,当年黄泛区附近爆发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当地数百万民众用双腿和手推车,清楚地表达了自己支持谁、反对谁。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时也承认: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

退守台湾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感叹:“政府视民众如草芥,民众便视政府如仇雠。”在全面抗战中,据估算中国因战事死伤共3500万人,除日军屠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国民党败类和腐朽无能的当权者作孽。

(作者:呱呱学史)

其他网友观点

“花园口惨案”也称为“花园口决堤”,是抗战期间最大的自然灾难之一,与“文夕大火案”和“重庆防空洞案”并称为“抗战三大惨难”。它不仅淹没了豫、皖、苏3个省共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了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而且还直接引发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使得300万人死于饥荒和疾病。

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并不是日寇,而是中国人自己的国民政府。

众所周知,黄河到了中下游地区后,由于流经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而导致了流速下降,河水中所携带的泥沙就会沉积下来,从而引起河道不断抬升,成为了“地上河”。而花园口,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历经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受此激励,蒋介石计划借助台儿庄大捷的气势和余威,在徐州与日军展开更大规模的会战,以彻底扭转正面战场的颓势。

为此,蒋介石将国军中装备最精锐的20多万中央军都调集到了徐州战场。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瞒不过日军的侦察,于是也开始集结多个师团,准备在徐州战场发起攻击。

当时,国军在这一地区集结了6个军12万多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已经将冒进的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2万余人包围,形成了6:1的绝对优势。战役的前期部署结束后,蒋介石亲自飞抵第一战区指挥部,希望近距离见证这场战役的胜利。

1938年5月,兰封战役打响,被寄予厚望的国军竟然一击而溃。尤其是,被蒋介石视为嫡系的德械第27军,坚守兰封一天时间都不到就被日军击溃了,使得整个战场由“大决战”变成了“大溃败”。

在攻陷徐州后,日军还沿着陇海线继续向西进犯,河南省已经岌岌可危。

为了迟滞日军的攻势,特别是装甲和辎重的跟进,策应和保障武汉的安全,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炸毁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事实上,这个建议最早来自于德国顾问法肯豪森,他在1935年8月时就在防御计划中提到:

黄河防线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不过,真到了执行花园口计划时,国民政府还是显得顾虑重重,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毕竟,这次炸堤的真相一旦泄露,会对中国的民心和士气都造成沉重打击,而国民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也将荡然无存。

在此过程中,蒋介石一再通过口谕催促手下千万不要有妇人之仁,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在决堤之前,他还亲自安慰负责直接指挥决堤的刘和鼎:

决口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这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做,克竟全功。

由于黄河北岸的日军时刻都在密切关注着南岸的中国军队,因此白天时常会有飞机进行侦察。对于执行此次任务的国军,还像模像样地构筑了必要的战壕和阵地,而且还以“日军将至”为由,把堤岸周围十里以内的百姓全部疏散和撤离。

为了将此灾难的责任推向日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部还提前拟好了准备发往武汉的电文:

上午8时,敌机3架炸开花园口河堤,职师正在抢堵中。

当6月9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此为凭据,对外发布了黄河大堤已被日军炸毁的讯息,引得国内外群情激奋。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迅速泛滥,加之一场暴雨的影响,溢出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继续向豫东南方向蔓延,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和淮阳等地。同时,由于灌入了颍河、西淝河等流域,使得淮河的排洪力也接近了极限,到处都是一片汪洋。

据不完全统计,因为黄河泛滥直接淹死周边百姓89万人,有超过1200万人无家可归。

我国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据说,只有日军的第14师团和第16师团陷入了困境,除重型武器被淹外,仅有7000名日军伤亡。据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

1938年6月13日,为救援被困中牟的第14师团一部,第5师团、第10师团和第114师团等部都抽调了工兵。6月15日,同样被困大水中的第16师团,也从各处急调工兵进行增援。

客观来说,花园口决堤也制造了一些有利于中国防守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军准备从北方合围武汉,由于黄河泛滥影响到物资运输,只能将进攻主力改在长江流域,导致武汉战役的时间向后推延3个月。

二、国军趁着日军被洪水围困之际,围歼了小股已经突进到豫东的日军,还收复了一些失地。

三、黄泛区让日军很难通行,尤其是辎重和其他后勤运输,直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才侵入到黄河以西的地区。

不过,黄河决堤对中国的损失更大。除了看得见的惊人损失外,还将国民政府的公信力降到了冰点,民众对此失望至极。以至于,当汤伯恩部队再次驻扎此地时,竟然遭到了当地百姓的驱赶。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花园口决堤最大的意义是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保留了国军的有生力量,为正面战场赢得了更长的准备时间。不过,以近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是不是有些太过惨痛了?@文史不假

其他网友观点

1938年5月,侵华日军相继占领徐州、开封等地。开封距郑州只有60公里。日军若攻陷郑州,将控制陇海线和平汉线两条铁路大动脉,这无疑使中国抗战形势陷入极大被动。日军由郑州沿平汉线可快速南下,又将直接威胁九省通衢武汉。武汉当时承担着战时首都的功能,在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后,众多工厂企业和国家机关纷纷迁往此处。

日军进攻徐州场景

当时的国军想方设法阻止日军占领郑州。在河南的平原地区,中国军队抵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困难比较大,蒋接受陈果夫、姚琮等人建议,“开河决堤,以水代兵”,决黄河之水以迟滞日军进攻。

国军开掘黄河花园口大堤的现场

蒋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6月9日完成放水,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决堤后,农田、村庄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西边一路沿颖河流向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最后合流长江入海。

被洪水淹没围困的村民

黄河水所过之处,皆成泽国。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如此描写决堤之后的惨景:“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

被涛涛洪水淹没的村庄和家园

黄河水瞬间喷向苏、豫、皖3省,44个县,据不完全统计,因淹死、饿死和染瘟疫等各种原因,共造成89万人而死,1250万人流离失所。

受困于洪水的日军运输军队

据史料记载:“洪水所到,日军来不及反应,车、马、人员损失不计其数。”至于日军在黄河决堤中所遭受的人员伤亡,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数据差别较大,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日军第14师团的士兵只能脱鞋涉水过河

6月9日决堤之后,突入河南东部的日军对奔涌而至的黄河水猝不及防,各路进击部队均停止前进:日军第14师团的一部被围困于中牟县城;日军第16师团一部分士兵被冲走、淹死,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战车等重武器均沉于水底。

中国军队涉水作战场景

中国军队趁着日军被洪水围困的时机,也主动出击,围歼了小股日军并收复了一些失地。花园口决堤虽改变了日军预期进攻路线,但日军仍可沿长江两岸西进,3个月后武汉被占领,其对中国老百姓更是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被洪水受困的日军装甲部队

开河决堤,以水代兵的做法,在历史上饱受争议,学者们对此褒贬不一。国民政府十分清楚此举在政治及民心上的影响,所以在掘口放水的同时,一直宣传决堤系日军轰炸所致。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我们开河决堤阻止日军的做法可不可取?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一篇:陈布雷先生是国民党有名的“文胆”,你对他有何评价?

下一篇: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可以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