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有一个高赞答案说到了胡歌。


胡歌在事业巅峰时期经历了那场车祸,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靠黄磊推荐的书和《百家讲坛》度过。他后来说: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仙剑奇侠传》到现在已经13年,从青涩的李逍遥到麒麟才子梅长苏,胡歌身上留下了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时间的积淀,更多的是阅读带来的光华,这从他几次怼卓伟的话语中也能看出来:


当时,他跟江疏影的恋情被曝光,他回: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句出自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谒金门》,他写完这首词,曾被南唐元宗李璟责问: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胡歌用这句话,也是为了问卓伟:我谈恋爱,关你何事?


不久之后,胡歌又送了卓伟一套镜头,并说:知您善用长焦,视野有限,换个视角看世界,天地大了,心胸也必定宽广。


这大概就是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吧。相比于其他艺人对卓伟的回应,他显得格外高级。


从他访谈时与人对话也能看出,他谈吐的理性和从容。气质或许可以通过奢侈品的堆砌和修饰的外表得到提升,但一个人的谈吐绝对骗不了人。

01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30岁之前,我们用胶原蛋白衡量一个人的外表,30岁之后,我们用气质和修养,度量一个人的光芒。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却有人可以愈发的有修养。其实,一个人真实而持久的美,就藏在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里。


在今年的飞天奖颁奖典礼上,董卿凭《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民歌大会》三档节目入围电视文艺栏目大奖,其中,《朗读者》获奖。董卿的获奖感言提到:


我做了《朗读者》之后,很多作家遇见我会说“董卿,谢谢你,你在电视屏幕上为文学留出了一片天地”。


确实,当时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阵读诗念词的风潮,而《朗读者》也带来了更多的文学需求。而在这两个节目里,董卿给人留下的非常深刻印象的就是才华、大气、知性。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她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她的文学修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确担得起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主持人的角色。


郦波老师更是在节目开始就送给董卿两句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她这般的优雅和智慧,不由华丽的衣服堆砌而来,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修养,她说过: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她也说过:


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个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总听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


也许颜值是一个人起初的吸引力,但才华和内在也许才能保有多年不褪色的魅力,甚至,一个原本颜值并非那么出色的人,却可以用溢出的才华点亮外表。


02

你的无聊中,只差一点趣



你有多久没有用美好的语句表达自己了?

如果让你用几个关键词形容自己,你能想到哪些?

你是不是总是话到舌尖,却总是词穷?


因为我们的话语环境已经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糟糕,当“扎心”“666”这样的词流行起来时,当“陈独秀”“捡橘子”“了解一下”这样的梗流行起来时,我们很难再看到正常人说话。


全世界都在用一种表达方式,无聊、贫乏。前几天,看到春夏说:


万物都爱我,也都恨我不争气。

外面在下大雨,而我,要走到这雨里去。



突然就被打动了。这样的句子,简单平实,却动人。


我们每天都在吸收文化垃圾,也在一刻不停地给自己继续填垃圾,离真正的有质感的文字越来越远。


原本处处都是美的汉字,已经越来越没有美感;这么多年上的语文课,却是却败给了流行文化。雷同的表达下,我们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候,读书累积的气质和见识,成了一个人的珍贵之处。


现在,网红书店比比皆是,大多却都是拍文艺照片的打卡地点,我们早就没有了读书的习惯,也失去了读书真正的初心。


所以,读书的人都成了珍稀物种,爱读书的人,可能都要藏着掖着,生怕被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


可无可否认的是,读书,确实会让人拥有更有雅致的谈吐:


当别人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时,你只会说“我的妈,太好看了”;

当别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你只会说“想死我了”;

当别人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时,你只会说“绝了”……


这就是浸在传统文化和速食文化中,人谈吐的区别。并不是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定就要文绉绉和阳春白雪,而是我们总需要在无聊的生活中,添一些更有意趣的东西。

03

腹有诗书才华,自然气质光华


要说读过书和没读过书差在哪里,除了谈吐,还在立于世的那一点气质里。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才华的人,总有独特的气质。


严歌苓,无疑是美丽的,她身上,有一种脱离尘世的仙气,高冷,却又因为她的才华,让人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她。


对于有才华的人,我们都有着本能的仰视。这几年,严歌苓的作品一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金陵十三钗》《归来》《芳华》,高产又高品质。


在一次采访中,她说:


我希望从明年开始,写的少一点,读的多一点,留给思考多一些空间。


实际上,我的创作里也不在乎多一本书少一本书了,而是需要考虑,自己想要多哪一本书,留下什么东西来。


能写如她,也说要“读得多一点”。也许,她这么多年所读所写,是成就她疏离又高级的气质的极大力量。

好的修养,大多在童年时期就有了雏形,一个人的幸运,就是从小便能接受文化的滋养。


蒋方舟的妈妈是作家;

董卿成长于家教严格的家庭,父亲在她小时候对于她所读的书便要求甚严;

严歌苓则在书香家庭中长大,祖父是老师,父亲则是作家。


以往,我们总说书香门第,因为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它不像考试成绩,也不像外貌,并非一两天便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日积月累的浸淫。从小便能被好文化滋养,是一个孩子的幸运。




一个人的谈吐、表达能力,跟从小接受的语文教育和文学教养息息相关。


拥有更好语文能力的孩子,才能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力和表达力,由此,才能打开孩子感受这个世界的窗口,拥有更多的可能。


而学好语文,沪江大语文,是更多有远见的父母的智慧选择。


什么是沪江大语文?“大语文”这个概念由沪江名师窦昕提出,而窦昕的外号则是“窦神”。



这位窦神其实也是80后,高考语文140+,中考语文满分,迄今为止,仍是甘肃考区高分纪录保持者。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文学院,有深厚的古文字基础,兼有播音、主持、表演、朗诵的丰富经验,执教以来即成为明星教师。


但他真正的“神”处,在于他是“大语文体系”的创始者。创建了《思泉语文》课程体系大纲,出版了《思泉语文课本·点亮大语文》系列教材。



这套教材更神奇的地方,在于“破”和“立”。


破,是指重新排列组合了教学内容。完全不像传统语文教材,按作品来教,而是按作家来说作品。几乎完全和传统教学方法逆向而行。



孩子更像是在听故事一样听课,整体的历史感会更强烈。同时,由大背景入手,孩子的大局观更强,记忆更清晰。


立,是指用一种贯穿文史哲的感觉。去教小学生语文。更接近于国外通识教育的教法。体系上采用“三线贯穿”。每个年级都分古文、阅读、作文三类课。三种课程穿插进行。


窦神的用意(spc是什么意思?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是用古文课程打好国学基础,用阅读课程构建对文学史的认知,用作文课程将渊博的积累与丰富的情感体验落诸笔端,终于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样的教材,骨架清晰,让孩子有一个流畅的脉络感,当孩子有了非常清晰的框架感之后,再去填充教授的知识细节,就会格外方便、简单。


而窦神是这样上课的



所以学语文,就用窦神的“沪江大语文”,窦神正是沪江大语文的联合创始人。



沪江大语文的课不完全是窦神一个人讲,还有其他非常厉害的讲师,都是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老师。


比如下面这位郭华粹,英国伦敦一所知名大学硕士毕业,2年伦敦格林威治社区中文教师经验,并在伦敦唐人街爵禄社区做兼职中文教师。